聚力硅基产业 打造玻璃新城

一周只需要有3个晴天,设备就基本能持续运转。

去年以来,江苏省光伏行业在经历冰冻期后逐渐复苏,特别是国内光伏应用政策利好,给产业带来了生机。据孔祥林介绍,针对对我光伏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江苏省全力配合商务部开展交涉磋商,省商务厅已经组织省光伏协会及有关光伏企业代表赴国外与相关部门和协会开展磋商和沟通,阐明立场。

聚力硅基产业 打造玻璃新城

与此同时,该厅组织了有丰富经验的双反应诉律师为企业辅导,并召开了有省内60多家企业及省光伏协会参加的反倾销调查应诉工作协调会议,协调光伏企业积极做好产业损害和倾销的法律抗辩工作,维护光伏企业合法权益。面对光伏企业遭遇连续不断的贸易摩擦,江苏省商务部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有效应对。目前,全国出口太阳能电池五强企业中,江苏省有三家企业名列其中。江苏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局长孔祥林分析称,今年1-6月江苏省光伏产业出口继续保持产品、区域、主体三集中的特点,随着国内光伏应用政策的出台,江苏省光伏产品市场布局分化,两头在外的格局已经演变为国内、国际市场并进图表1:2000-2013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单位:MW)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图表2:2000-201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单位:MW)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然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依然面临着产能过剩、依赖政府补贴等问题:1、产能过剩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地方政府规划的建设千亿光伏产业园区就达到20个,规划产值达到2万亿元。

德勤发布的《2013中国清洁技术行业调查报告》指出,由于此前严重的过剩局面一直未能根本改观,2013年中国整个光伏产业链产能过剩仍很严重。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8.7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0.6G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为12GW,同比增长了232%,接近欧洲2013年新增装机容量总和。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潜在的投资者,这些数据都在左右着他们对于这个项目的兴趣。

在很多光伏发电项目的新闻报道中都会包含以下数据:投入成本、回收期、装机量、占用面积、发电量、节省电费、减排二氧化碳量等。能源危机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难题,但是,如果没有个人参与到这场危机对抗中来的话,一切都无从谈起。这只是新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自己投资建个私人发电站看上去是很酷的,无奈,相对于酷人们更喜欢稳。

所有新的未知的东西都会给人带来不确定性。一方面,新能源企业自身有很多问题需解决,另一方面,新能源得不到真正的民心。

聚力硅基产业 打造玻璃新城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不谈商业价值的商人不是合格的商人,分析市场,利用市场,赢得市场,这是规则,也是根本。这是参与意识的缺失,是探索精神的匮乏,也是能源危机意识的薄弱。如果不作出重大努力去利用和开发各种能源资源,那么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

在一般民众的心中,新能源的探索是国家的事,新能源的推广是国家的事,新能源的运用也是国家的事。但是他们同时也提到,把几百万投资到别的地方可能赚更多,而且更快。且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再加上能源利用技术落后,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比其他国家更快,能源枯竭的威胁可能来得更早、更严重。就像近来发展势头很猛的智能家居行业一样,并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没有好的数据,所以光伏行业至今都没有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许多人甚至预言: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能源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

聚力硅基产业 打造玻璃新城

2006年,当赵春江在中国建起中国第一个个人家庭光伏发电站时,装机容量为3千瓦的电站花了20多万元,如今3千瓦的只需3万左右。成本、技术、政策等硬件都在逐步完善,那么,光伏行业的发展真正缺少的是什么呢?是普通民众对于新能源发展的参与意识。

只要国家还有发电站就不用自己建,只要国家还有能源资源,自己就不怕,一切都有国家这个庞大的机构撑着,不用担心。作为一位新能源行业的媒体人员,笔者每天都要与很多数据打交道,而这些数据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双双市场的眼睛--投资多少、回报期多长、可以带来多少利润。曾有两位专业能源分析师在一次私下交流中谈到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发展问题,他们认为企业建设屋顶光伏电站是很有益处的,用5-6年时间收回成本,在国家电费越来越上涨的趋势下,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很明智的选择。然而节能意识也是近几年才在中国兴起的词汇,且还没有完全真正普及,能源危机意识就更薄弱了。相对于对自然条件依赖程度较高的光伏投资,他们更看好其他投资方向就像近来发展势头很猛的智能家居行业一样,并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2006年,当赵春江在中国建起中国第一个个人家庭光伏发电站时,装机容量为3千瓦的电站花了20多万元,如今3千瓦的只需3万左右。一方面,新能源企业自身有很多问题需解决,另一方面,新能源得不到真正的民心。

笔者一直认为,光伏行业还没有爆发是因为在大数据时代,光伏行业没有交出好看的数据。自己投资建个私人发电站看上去是很酷的,无奈,相对于酷人们更喜欢稳。

但是他们同时也提到,把几百万投资到别的地方可能赚更多,而且更快。不谈商业价值的商人不是合格的商人,分析市场,利用市场,赢得市场,这是规则,也是根本。

如果不作出重大努力去利用和开发各种能源资源,那么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曾有两位专业能源分析师在一次私下交流中谈到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发展问题,他们认为企业建设屋顶光伏电站是很有益处的,用5-6年时间收回成本,在国家电费越来越上涨的趋势下,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很明智的选择。然而,中国光伏行业真的没有好数据吗?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37吉瓦,亚洲替代欧洲成为全球新增光伏领先地区,其中中国(排名第一)和日本(排名第二)光伏装机分别新增11.3吉瓦和6.9吉瓦,引领亚太地区占比大幅提高到57%。没有好的数据,所以光伏行业至今都没有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作为一位新能源行业的媒体人员,笔者每天都要与很多数据打交道,而这些数据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双双市场的眼睛--投资多少、回报期多长、可以带来多少利润。许多人甚至预言:世界石油资源将要枯竭,能源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

这只是新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如果国家发起了这场能源的战争而民众却继续缺席,那么所有的关于智慧生活的美好愿景都可能会变得更久远。

在很多光伏发电项目的新闻报道中都会包含以下数据:投入成本、回收期、装机量、占用面积、发电量、节省电费、减排二氧化碳量等。然而节能意识也是近几年才在中国兴起的词汇,且还没有完全真正普及,能源危机意识就更薄弱了。

且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再加上能源利用技术落后,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比其他国家更快,能源枯竭的威胁可能来得更早、更严重。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所有新的未知的东西都会给人带来不确定性。且近几年来,光伏组件成本每年下降3%-4%左右,相信成本回收期减短也只是时间问题。

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潜在的投资者,这些数据都在左右着他们对于这个项目的兴趣。近来,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不断,但是新能源车企业却面临很大的尴尬,虽然一片利好但是却叫好不叫座,围观的人很多真正买的人很少。

只要国家还有发电站就不用自己建,只要国家还有能源资源,自己就不怕,一切都有国家这个庞大的机构撑着,不用担心。今年6月初,《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4》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已超越德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

目前国家在大力支持的智慧城市建设、新能源示范城、节能建筑等都是通过各种技术和条件,降低能耗,提升新能源在人们生活中的比例。这是参与意识的缺失,是探索精神的匮乏,也是能源危机意识的薄弱。